从Layout设计看匹配艺术与布局优化
在现代集成电路(IC)设计中,性能、功耗和面积(PPA)是衡量芯片优劣的核心指标。要实现卓越的PPA,除了精妙的电路拓扑设计,物理版图(Physical Layout)设计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尤其在对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中,器件匹
在现代集成电路(IC)设计中,性能、功耗和面积(PPA)是衡量芯片优劣的核心指标。要实现卓越的PPA,除了精妙的电路拓扑设计,物理版图(Physical Layout)设计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尤其在对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中,器件匹
而驱动这些芯片不断变得更快、更节能的核心密码,就是晶体管的持续微型化。如今,半导体行业正站在 2 纳米(2nm)技术的门槛前,这项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工艺,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升级,更成了数字社会持续向前的不可或缺的动力。
1947 年 12 月,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(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,简称“贝尔实验室”)的三位物理学家约翰·巴丁(John Bardeen)、威廉·肖克利(William Shockley)和沃尔特·布拉顿(Walter Bra
AMD 的 RDNA4 架构一出,不少玩家心里直犯嘀咕:不拼性能巅峰,改主打能效比,难道是性能拼不过才找的借口?
半导体是当今数字社会的基石,它不断发展,以提供更快的速度和更强大的处理能力。这些进步背后的关键驱动力是电路微型化——不断缩小晶体管尺寸,以便在单个芯片上容纳更多晶体管。如今,半导体行业正在迈入2纳米(2nm)时代,这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技术。
本文介绍了VLSI Symposium 2025上发布的一项关键技术突破,通过原子级氟掺杂提升IGZO晶体管在高温下的可靠性,实现395K、4MV/cm下ΔVTH小于44mV的性能,刷新氧化物晶体管的国际纪录,该突破对IGZO晶体管在DRAM、存算一体、3D集
这是《无线电》杂志1975年第3期P29-30上的一篇,介绍6管晶体管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输入电路的文章。
ITRS(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)由全球主要半导体厂商、研究机构和学术界共同制定,最早起源于 1990 年代。目标是为半导体行业提供技术发展路线指引,预测未来 10~15 年内的关
2025年,随着三星3nm、台积电2nm芯片相继落地GAAFET技术,曾被寄予厚望的“全环绕栅极”技术正式从“下一代趋势”转变为“当前主流”。